在黔东北大地,世界自然遗产梵净山云雾缭绕,黔金丝猴在林海间跃动,珙桐花随山风轻摇。“八五”普法期间,铜仁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法治思想为指引,为这片“地球绿洲”量身打造“立法引领—司法护航—执法联动—全民共治”四位一体?;ぬ逑?,用“四维联动”织密生态?;ね?,让梵净山在法治守护下实现生态与旅游的双向奔赴,走出了一条自然遗产保护的“铜仁实践”。
立法引领:为青山立“规矩”?;び姓路?/strong>
“以前担心保护政策‘一刀切’,现在知道协调区能留宅基地,咱们守着青山也能过好日子!”家住梵净山第二、三级自然?;で诘耐良易宕迕裱畲笠?,指着墙上的《铜仁市梵净山保护条例》宣传画感慨道。这份让村民安心的条例,正是铜仁市为梵净山量身定制的“法治盾牌”。
为筑牢?;じ?,铜仁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出台《铜仁市梵净山?;ぬ趵贰锻适薪踅饔虮;ぬ趵返?0部地方性法规,构建起覆盖山水林田湖草的法规体系。其中,《铜仁市梵净山?;ぬ趵肥状吹摹叭侗;で敝贫龋瞧平饬恕氨;び朊裆钡哪烟狻诵那疤笫鼗ぁ?,禁止任何开发;缓冲区“限量发展”,严控建设强度;协调区“民生优先”,预留村民宅基地,让生态?;げ辉儆氚傩丈睢岸粤ⅰ?。
不仅如此,铜仁市还精准打通法律执行的“堵点”:出台《铜仁市梵净山?;ぬ趵肥鸵?,让基层执法者有章可循;梳理权责清单,明确各部门“该干什么、该担什么责”,避免“九龙治水”却“无人负责”。
此外,还将当地将苗族“榔规”、土家族“家规”、侗族“侗款”里的生态智慧融入现代治理,在周边69个行政村制定“村民环保公约”。松桃自治县“砍一杉种十杉”的古老约定,如今成了村民自觉遵守的规矩,让梵净山的?;ざ嗔朔荨跋缤廖露取?。
司法护航:为生态亮“利?!毙薷从惺敌?/strong>
几年前,一起“梵净山崖柏盗挖案”的判决,让“破坏生态要买单”的理念深入人心。几名被告人因盗挖国家一级?;ぶ参镅掳?,不仅被追究刑事责任,还被法院判令补植500株树木。这起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的案件,正是铜仁市生态司法?;さ纳跤?。
为守护梵净山的生态安全,铜仁市专门设立梵净山环保法庭,创新“三审合一”审理模式——将环境资源类刑事、民事、行政案件统一交由该法庭审理,打破传统办案壁垒,让刑事追责、民事赔偿与行政监督“同频发力”??悸堑缴讣淖ㄒ敌?,法庭还聘请林业、环保领域专家担任陪审员,让每一份判决都经得起科学检验。
面对破坏生态的行为,铜仁市从不“手软”:非法捕捞、盗伐林木、伤害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,不仅要面临刑事处罚,还要依法承担惩罚性赔偿。此前备受关注的“金顶刻字案”中,当事人因在梵净山金顶岩壁刻字,被判处12.4万元赔偿,用“真金白银”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。
更具温度的是,铜仁市还探索“司法+替代性修复”机制:被告人可以通过补植复绿、增殖放流、参与生态管护劳务代偿等方式,弥补对生态的伤害。在梵净山脚下,曾因盗伐林木被处罚的村民,如今化身“生态修复员”,在补种的杉树林里巡护;曾非法捕鱼的渔民,主动参与增殖放流,看着鱼苗游向锦江……司法不再只是“惩?!?,更成了引导公众守护生态的“桥梁”。
执法联动:一张“立体网”护住绿水青山
“以前总有人偷偷进山砍树,现在各部门联合一起管,再也没见过这种情况了!”说起梵净山的变化,周边村民老张感慨道。这背后,是铜仁市“1+N”联合执法体系的坚实支撑。
为破解?;す芾碇械摹暗ゴ蚨蓝贰蹦烟?,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?;で芾砭种鞫M?,联合铜仁市公检法司、林业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建起联席会议制度——每月一碰头,每季一研判,曾经的“难点”“堵点”在多方协作中逐一化解?!鞍宋濉逼辗ㄆ诩?,37次针对违规建房、偷砍盗伐的联合巡查,76件违法行为的严肃处理,4次协同打击违法犯罪的行动,不仅让破坏林业资源的案件一年比一年少,更让“保护梵净山”的法治意识深植在周边群众心中。
如果说“1+N”联合执法是守护梵净山的“重拳”,那五级网格防护体系就是覆盖全域的“细网”。从管理局班子到护林员,“包总站、包乡镇、包村、包片、包山头”的责任链条,把100余名重点人员、3600余座坟头的监管责任精准落到每个人身上。加上大数据综合管控平台24小时监测火情,以及2024年33890人次的巡护、16万公里的足迹、3000余份森林防火责任书,这张“人防+技防”的防护网,让梵净山全年实现森林火情“零发生”。
就连景区旅游,也有“监管护航”。围绕“山上做减法、山下做加法”的部署,梵净山管理局联合市场监督、应急管理等部门,2024年开展9次景区联合检查,从运营合规到服务质量,从安全生产到生态保护,全方位守护游客的“安心之旅”。
全民共治:一股“内生力”激活?;と惹?/strong>
“?;よ缶簧?,不只是干部的事,我们老百姓也能出份力!”在梵净山脚下的“垃圾兑换超市”里,村民李阿姨用攒下的“生态积分”换了一袋洗衣粉,脸上满是笑容。这是铜仁市创新“生态积分制”的生动场景——以“一户一档”记录村民的?;ば形?,捡垃圾、护林木、举报违法行为都能换积分,再到“超市”兑换生活物资。自该制度推行以来,村民举报违法线索增长了40%,“人人护山”的氛围越来越浓。
这份热情的背后,还有党建联盟的“凝聚力”。贵州梵净山国家级自然?;で芾砭值澄M罚?个县10个乡镇69个村的党组织,以及市直部门、企业的党组织拧成“一股绳”,通过“一任务三要点四清单”的机制,定期商量解决?;つ烟?。曾经隶属不同地方、掌握不同资源的力量,如今都朝着“守护梵净山”的同一个目标发力,让依法治理的合力越来越强。
更有意思的是,梵净山还把“普法”藏进了旅游里。景区里的“法治打卡点”“法治文化长廊”,用“江小喵”AI形象展示普法漫画;游客拿到的“法治祈福签”、参与的“法治游园会”,还有能查文旅信息、享法治服务的“梵净法治云驿站”,让大家在游玩中就能学到保护知识。尤其是“抹法之道”体验之旅,把抹茶制作的“筛、击、融、敬”,和法治精神的“求真、平衡、共识、敬畏”对应起来,游客在亲手制茶时,不知不觉就读懂了“?;よ缶簧健钡纳畈阋庖?。
如今走进梵净山,97%以上的森林覆盖率让满眼皆绿,98%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让呼吸都带着清甜,100%达标的地表水倒映着蓝天,黔金丝猴的种群增长了15%,还新发现了5种珍稀植物……这片绿水青山正以更鲜活的姿态展现生机。
生态好,百姓的日子也更红火。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8%,1.2万人靠着生态旅游找到工作,周边村民人均年增收1.2万元,群众满意度达95%,涉旅纠纷下降60%。生态?;ぁ⒕梅⒄?、民生改善,在这里实现了“三赢”。
未来,铜仁市还将继续深化这份“法治护航”的实践,让梵净山的故事更精彩,也为全国自然遗产?;ぬ峁└唷巴手腔邸?。(姚强 冉龙飞)